找到相关内容76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打瞌睡,该如何克服?

    瞌睡自然就没有了,你要懂得如何来调适身体。如果是妄念太多、妄想纷飞,此时就定下来用打坐的方法,精神着重在佛号上,或者观想供的佛像,或者观想佛经上所讲的理论,使精神集中,妄想渐渐就会减少。总之,要把念头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净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530154525.html
  • 《中国佛教与制度演变》讲座在北师大成功举行

    禅师与高旻寺规约的产生,演绎了中国佛教因应中国本土社会文化、政治背景所作的调适与修正。三、从“三个和尚”的故事谈起,阐释了中国当代佛教制度建设的紧迫性。制度建设是中国佛教健康发展的根本命脉。如何在世俗化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0737107652.html
  • 法鼓山、张老师基金会与什邡市政府举办交流座谈会

    团体张老师基金会七位专业教师进行交流,共同分享了灾难心理卫生观念以及救灾人员的替代性创伤、创伤反应与压力调适、减压团体等课程。   交流座谈会中,四川省宗教局副局长王增建表示,非常感谢法鼓山能够在灾...

    佚名

    |座谈会|基金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6121628301.html
  • 快讯:佛光大学举办“佛教与现代性”主题分论坛

    传统面对现代性的压力,如何一方面调适自身,另一方面又开展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?清教式佛教、人间佛教、入世佛教、佛门女性解放运动等一系列佛教革新运动的现代性意涵何在?传入西方社会的佛教传统如何在一种后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4412937474.html
  • 部派佛教的发展

    调适,因此分派越来越多,到佛陀入灭四百年间,先后分化成十八部或二十部,称为“枝末分裂”。从根本分裂到枝末分裂,在佛教史上称为“部派佛教”时期。部派时期的佛教,在阿育王和迦腻色迦王等护法仁君的护持之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155326.html
  • 青少年的觉醒

    但是必须家庭、学校、及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,同时由衷的期盼社会方面给青少年关怀与真爱,而不要制造引诱青少年犯罪的药品、场所、书等。相信这三方面合作,若能相互共鸣,调适得宜,社会的青少年就能生活在人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0275011.html
  • 老人养生如何建立正确的心态

    jmnews.com.cn  2009-7-20 9:35:02 江门日报 老人养生首先要特别看重心理年龄。生理年龄是自然性客观存在,应该坦然面对,而心理年龄则可随着自身的心态而发生转变,究竟是“未老先衰”,还是“人老心未老”,关键取决于是否重视心理调适,是否拥有年轻心理的意识和信心。“要经常暗示自己,我还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14185387076.html
  • 慈济基金会公布灾区永久屋计划 可抗17级大风

    直到确定选择永久家园的安置。 整个重建计划为期两年,即是让灾民有充分的时间思考、调适期,慈济已做好为灾民兴建永久家园的准备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09171790079.html
  • 柏林禅寺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报道(第三天)

    、平实风趣的生活智慧,使现场气氛轻松温馨。营员们踊跃互动,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。 下午,美国加利福尼亚整体研究院朱彩方博士做了《禅修与西方心理调适》的讲座。朱博士首先介绍了禅的种类,主要有:如来禅、祖师禅、宗门禅、文字禅以及生活禅。朱博士提到,禅宗侧重于精神超越,但在人间(个体、人际)关怀上就略显不足,正是由于这种原因,生活禅应运而生。朱博士还讲了西方心理学调适的有关内容,最后落脚在禅修...

    夏令营新闻组

    |柏林禅寺|生活禅|夏令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20565711450.html
  • 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

    茹素的倡导。佛教对生态文明的贡献,以及对改善生态环境、树立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指导意义,首要的并不在于佛教具体对生态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和要求,而是佛教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路和心理调适机制。因为,笔者认为,生态文明实际上是以有情为中心的一种价值判断,是以心态调适为基础的。此点,在前几年被炒作得十分火爆的“香格里拉”问题上,即可发现其端倪:固然,香格里拉有“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”之美誉;但在这种保存尚好的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4065129.html